明潭水庫

在到達日月潭前我們的交通工具就是........『卡踏車

在集集出發經過水里市區接台131線往魚池方向

這條是以前往日月潭的舊路也比較沒那麼多車子

所以一路上安全許多

位於車埕村的明潭明湖水庫係利用水裡溪河谷依地形而築起大

再攔蓄由日月潭沖下來的水由於係一具環保概念「抽蓄發電廠

不僅電廠內各設備宏偉、壯觀,水庫所形成的人工湖泊更成為絕佳的湖光

水庫水位於凌晨開始下降

直到下午日月潭水沖下才逐漸滿漲,這朝夕變化的水位就具有潮汐之

因為水位的變化造成早期廢棄的陸橋,在水位高時淹沒,水位低時出現的景觀

左邊

右邊

台131線是騎單車跟欣賞風景一不錯的路線,單純騎單車也有一定的難度

沿路車子不多住家民房少,再加上明湖與明潭水庫的景緻,的確值得再次走一次

同樣在131線上在經過了明湖與明潭水庫後

就可以看到石觀音吊橋

石觀音吊橋係連接吉仙宮和台131線的景觀吊橋

站在吊橋上遠眺四周優美的溪谷景

或者在橋下烤肉、野餐、戲水、都是令人嚮往的山間生活


由來:

吉仙宮內的石觀音泉史蹟源自民國前二年,當時有一批腦丁(製造樟腦的技術人員)入山工作

僱有兩名擔運糧食、日用品補給人員約半個月便需步行經過此地。

某日兩人將以隨身攜帶便當充饑後,一人突然腹痛難忍暈倒,經同伴掬取岩石間清泉服用後痊癒

此後腦丁們出入此地便飲用山泉,多日後竟身體強壯、健步如飛。


民國初年端陽佳節當日,當地天昏地暗、天崩地裂現出七座石蓮花,經當地一名地理師徐傳金為

其命名為「觀音座蓮台」,並發動建造木廟事宜,供奉菩薩命名為「吉仙宮觀音佛母娘娘」。


在石觀音兼具山光水色以及清泉治病典故下,假日前往旅遊或取水民眾相當多,已成為水里、魚池旅遊線上重要景點。


相關文章 :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